Edel Rodriguez为《时代》所摄
以下从原文摘录:
“根据美国亚洲演员活动联盟的一项研究发现,在2006年到2015年之间,白人演员在纽约的舞台上占据了78%的角色,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,这个城市的白人人口大约只占44%。活动家们为此差异感到担心,他们注意到了变化之缓慢,甚至在1989年伦敦《西贡小姐》首演事件发生之后依然缓慢。在那场事件中,一个白人演员靠佩戴假体来改变他眼睛的形状,以此出演一个亚洲人。剧作家黄哲伦也参与并部分点燃了由此而来的一系列抗议,此次事件促使黄哲伦写了一部名为《黄面孔》的讽刺剧。
“过去十年左右,即使输了部分战役,我也会以为我们赢得了战争大局,因为我们让制作人意识到如果用白人演员去演一个亚洲角色,则会招致很多麻烦,之后他们就不会那么做了。“黄哲伦说。但他又表示现在不是这样了,并指出爱玛·斯通(2015年电影Aloha)和斯嘉丽·约翰逊(今年电影《攻壳机动队》)最近都扮演了本应为亚洲或是亚洲混血的角色。“出于某种原因,白人似乎真的很喜欢演亚洲人。”
尽管如此,黄哲伦依然认为关于由谁来扮演谁的讨论一直在进步。当戏剧界变得越来越多元,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,关于“本色性”的讨论也多少在进步着。
“这些争论是有益的。”他说,“我觉得它代表着这个社会正极力抗争并前行至未知领域。”
全文参见 LA Times website.